榆中山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
(榆中山地站)

科学观测

榆中山地站立足于我国西北半干旱区,围绕青藏高原、黄土高原、蒙古高原的交汇区,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,以榆中山地生态系统的高寒草甸、高山灌丛、针叶林、落叶阔叶林、山地灌丛、典型草原、荒漠化草原等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基地,探究山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、山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、山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持续利用等科学问题,开展“水-土-气-生”和“山水林田湖草”长期综合观测。
环境监测观测设备主要包含15个长期观测塔、8套涡度系统、5套宇宙射线中子仪、2套多通道土壤通量测定系统以及大量的土壤温湿电导率监测仪,资产价值1200余万元。长期观测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:

 (1)气象要素观测:按照《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观测规范》的监测标准,实时在线监测常规气象特征。

(2)水文要素观测:按照《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监测规范》的监测标准,观测了蒸散量、水质、流域水量空间分配格局等水文监测数据。

(3)土壤要素观测:按照《陆地生态系统土壤观测规范》的监测标准,监测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、土壤养分等变化。

(4)生态要素观测:按照《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规范》的监测标准,物候特征、植被指数、碳水通量等的长期自动观测。

(5)生物多样性观测:包括兽类、鸟类、鱼类等类群的基因、种群、物种监测内容,布设红外相机长期监测阵列、鸣声固定样地监测和人工巢箱固定样地,主要观测物种种类和分布,种群数量和密度,栖息地及质量,遗传多样性等指标。